pH計通常由??主機(電子部分)和電極系統(測量部分)??兩大部分組成,部分儀器可能集成自動溫度補償(ATC)模塊或數據存儲功能。
??顯示屏??:顯示測量的pH值(通常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,如pH 7.00)、溫度值(若帶溫度補償)及電量/狀態提示。
??輸入接口??:連接pH電極和參比電極(現代復合電極通常將兩者集成,僅需一個接口)。
??控制按鍵/旋鈕??:用于校準模式切換(如一點校準、兩點校準)、溫度設置、校準液選擇等操作。
??電路模塊??:核心為高阻抗放大器(因玻璃電極內阻,通常達10?~10¹² Ω,需放大器避免信號衰減)、模數轉換器(ADC)及微處理器(處理信號并計算pH值)。
現代pH計多使用??復合電極??(將玻璃電極與參比電極集成一體),傳統儀器則需分開的玻璃電極和參比電極。
??敏感膜??:最核心的部件,為特殊玻璃膜(通常含Na?O-SiO?-Li?O等成分,厚度約0.1 mm),膜表面存在水合凝膠層(H?可交換層),能響應溶液中H?活度。
??內參比溶液??:通常為0.1 mol/L HCl或飽和KCl溶液(含固定H?濃度),與敏感膜內表面接觸。
??內參比電極??:一般為Ag/AgCl電極(提供穩定電位參考)。
??功能??:提供恒定不變的參比電位(不隨溶液pH變化)。
??常見類型??:甘汞電極(含Hg-Hg?Cl?-KCl飽和溶液,但含汞污染大,逐漸淘汰)、銀-氯化銀電極(更常用,以飽和KCl溶液為內充液,電位穩定且環保)。
??鹽橋??:通過多孔陶瓷或纖維材料連通參比溶液與待測溶液,確保離子導通(避免溶液直接混合干擾測量)。
將玻璃電極與參比電極封裝為一體(通常為球形玻璃膜+下端參比結構),僅通過一個接口連接主機,簡化操作且減少液接電位誤差(液接電位:參比溶液與待測溶液接觸時因離子擴散差異產生的微小電位差)。
pH計的核心原理基于??能斯特方程??,通過測量玻璃電極與參比電極間的電位差,間接計算溶液的pH值。
當玻璃電極(敏感膜浸入待測溶液)與參比電極(固定電位)同時浸入同一溶液時,兩電極間產生電位差(E),該電位差主要由兩部分組成:
??玻璃電極電位(E_g)??:與待測溶液的H?活度(a_H?)相關,遵循能斯特方程:
其中:
:玻璃電極的標準電位(與電極制造工藝相關,需通過校準確定);
:氣體常數(8.314 J·mol?¹·K?¹);
:絕對溫度(K,25℃時為298.15 K);
:法拉第常數(96485 C·mol?¹);
2.303:自然對數轉常用對數的系數。
在25℃時,方程簡化為:
即玻璃電極電位隨pH升高呈線性下降(斜率約-59.1 mV/pH@25℃)。
??參比電極電位(E_r)??:為固定值(如Ag/AgCl參比電極在25℃時約為0.222 V vs. SHE),不隨pH變化。
??總電位差(E)??:
因此,通過測量E并已知常數(通過校準確定),即可計算pH值。
能斯特方程中的斜率(0.0591 mV/pH)和玻璃電極的標準電位均與溫度強相關:
??斜率變化??:溫度每升高1℃,斜率絕對值增大約2%,例如30℃時斜率約為0.0608 mV/pH,15℃時約為0.0574 mV/pH。
??補償方式??:現代pH計均內置??溫度傳感器??(或外接溫度探頭),通過自動溫度補償(ATC)功能根據實測溫度調整計算斜率,確保不同溫度下的測量準確性。
正確使用pH計是獲得準確結果的關鍵,流程通常包括??電極安裝、校準、測量及讀數??四步。
??電極檢查??:確認復合電極或玻璃電極無裂紋、參比液無干涸(若液接毛細管堵塞,需用蒸餾水疏通或更換電極)。
??電極浸泡??:玻璃電極敏感膜需長期浸泡在3 mol/L KCl溶液或專用保存液中(保持水合凝膠層活性,短期不用可浸泡在純水中,但長期不用需用KCl溶液)。
??儀器預熱??:開機預熱15~30分鐘(穩定電路和放大器性能)。
pH計需定期校準(建議每次使用前或更換電極后校準),通過已知pH值的標準緩沖液確定電位與pH的對應關系(即校準“斜率”和“零點”)。
pH 4.01(鄰苯二甲酸氫鉀緩沖液,酸性范圍校準);
pH 6.86(磷酸鹽緩沖液,中性范圍校準);
pH 9.18(硼砂緩沖液,堿性范圍校準)。
??校準原則??:盡量選擇與待測溶液pH接近的緩沖液(例如測自來水pH≈7,優先選pH 6.86和pH 9.18;測檸檬酸溶液pH≈3,選pH 4.01和pH 6.86)。
??清洗電極??:用蒸餾水沖洗電極并用濾紙輕輕吸干(避免殘留水分稀釋緩沖液)。
??第一點校準(如pH 6.86)??:將電極浸入pH 6.86緩沖液中,輕搖使溶液均勻;待讀數穩定后,按儀器“校準”鍵確認(儀器自動記錄此時電位對應的pH值)。
??第二點校準(如pH 4.01)??:用蒸餾水沖洗電極并吸干,再浸入pH 4.01緩沖液,待讀數穩定后確認校準。
??驗證校準??:部分儀器會顯示校準斜率(如理論斜率100%,實際98%~102%為正常)和零點偏移(如±0.02 pH以內可接受)。
??注意??:單點校準僅調整零點(適用于測量范圍較窄的情況,如已知待測溶液pH≈7時用pH 6.86單點校準),但兩點校準能同時校正斜率和零點,更精確。
??清洗電極??:用待測溶液或蒸餾水沖洗電極(避免緩沖液污染樣品),再用待測溶液潤洗一次(減少液接電位干擾)。
??浸入溶液??:將電極浸入待測溶液中(確保敏感膜與溶液充分接觸,避免氣泡附著)。
??攪拌與等待??:輕緩攪拌溶液(避免產生漩渦),待讀數穩定(通常30秒~2分鐘,數字不再明顯跳動)后記錄pH值。
??溫度補償??:若儀器為手動溫度補償,需先測量溶液溫度并手動輸入;自動溫度補償(ATC)則直接讀取顯示值。
用蒸餾水沖洗電極并用濾紙吸干(勿用力擦拭敏感膜,以免劃傷)。
將電極浸泡在3 mol/L KCl溶液或專用保存液中(長期不用時)。
關閉電源,整理儀器。
正確的維護可延長電極壽命并保證測量精度,常見問題包括電極老化、斜率下降、液接電位異常等。
??電極清潔??:
普通污染(如懸浮物):用蒸餾水沖洗后,用軟毛刷輕刷(避免硬物刮傷玻璃膜)。
油脂/有機物污染:用丙酮或乙醇浸泡5~10分鐘(勿長時間浸泡),再用蒸餾水沖洗。
蛋白質污染(如生物樣品):用0.1 mol/L HCl或胃蛋白酶-鹽酸溶液(1%胃蛋白酶+0.1 mol/L HCl)浸泡15~30分鐘。
無機鹽結垢(如鈣鎂沉淀):用稀鹽酸(0.1 mol/L)浸泡溶解。
??電極保存??:
短期(1~2天)不用:浸泡在純水中(保持敏感膜濕潤)。
長期不用:浸泡在3 mol/L KCl溶液或電極專用保存液中(避免玻璃膜脫水干裂)。
??禁止??將電極長時間浸泡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中(會導致敏感膜水合過度,響應遲鈍)!
??液接電位維護??:參比電極的鹽橋毛細管若堵塞(溶液流速變慢),可用蒸餾水疏通或更換鹽橋填充液(通常為3 mol/L KCl)。
??校準頻率??:至少每周一次(頻繁使用時每天校準);若測量結果偏差較大(如與已知標準值差異>0.1 pH),需立即重新校準。
??斜率檢查??:用兩種緩沖液校準后,計算實測斜率(如pH 6.86→pH 4.01的理論ΔpH=2.85,對應電位差應為2.85×59.1≈168 mV;若實測電位差偏差>10%,說明電極老化需更換)。
??測量值不穩定??:可能是電極敏感膜污染、液接電位異常或儀器接地不良,需清潔電極或檢查電源。
??校準失敗??:緩沖液過期(pH值漂移)、電極損壞(如玻璃膜破裂)或儀器電路故障,需更換緩沖液或電極。
??斜率下降(響應遲鈍)??:玻璃電極老化(使用超過1~2年),需更換新電極(復合電極壽命通常1~3年,頻繁使用或惡劣條件下更短)。
pH計是實驗室和工業中的精密儀器,其核心是通過玻璃電極響應H?活度、參比電極提供穩定基準,結合能斯特方程計算pH值。正確使用需掌握??校準方法(兩點校準更優)、測量操作(避免污染與氣泡)及維護要點(電極清潔與保存)??,定期檢查性能以確保數據可靠性。理解其原理與結構有助于快速排查問題并延長儀器壽命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